方案名稱
「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」生成式 AI 醫學文獻摘要系統
壹、緣起:臨床決策與學術資訊斷層
* 2010–2025 年間,PubMed 年度收錄量由 80 萬篇增至 180 萬篇,臨床醫師平均每週僅能閱讀 5–10 篇。資訊爆炸導致**「最新證據—臨床決策落差」,直接影響診療品質與研究重複。
「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」以生成式 AI+RAG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)為核心,三分鐘內將一篇原文或多篇主題檢索結果轉為條列式重點、等級化證據及本地臨床指引對照**,並可追溯來源,為醫療人員搭起「研究—臨床」高速通道。
貳、創新性與技術應用性 30 %
1. 關鍵創新模組
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 以「查詢 → 檢索 → 驗證 → 分級 → 臨床整合」五級鏈路貫穿整個工作流程:
首先,SmartQuery 讓臨床人員只需以自然語言描述病例,即可由 GPT-4o 醫學提示工程自動拆解 PICO,並生成對應的 MeSH 與臨床試驗關鍵詞,透過 PubMed E-utilities 取回最相關文獻;
接續 SemEmbed Hub 以 Bio-ClinicalBERT 結合 CLIP 多模編碼,將數百萬篇論文與圖表向量化並存入 Milvus,支援句-圖混合語義檢索;
檢索結果進入 Truth-RAG,先行事實核對,再標註可信度,最後以 Cross-Attention 生成層次化摘要並用 Chain-of-Verdict 重新打分,確保零幻覺;
之後 GradeSynth 自動辨識研究設計、樣本規模與偏倚風險,對照 GRADE 準則輸出證據等級,結合 Llama-3-Med 精調與規則驗證雙保險;
最終透過 ClinSync API,把重點摘要與證據分級封裝成 FHIR DocumentReference,安全串入門診 EMR 與 UpToDate,讓最新循證重點即時並排於病歷畫面,完成從意圖輸入到臨床決策的高速閉環。
2. 前瞻技術優勢
- 多語摘要:支援繁/簡/英/日四語,符合同步國際文獻及在地臨床。
- 互動式 Chain-of-Thought:可追溯每一結論來源段落,防範幻覺。
- 圖表解析:利用 Vision Transformer 直接擷取 Kaplan-Meier、Forest Plot 數值,避免僅讀文字失真。
參、實際應用能力與可擴展性 30 %
1. 場景痛點對位
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 以四大功能對準臨床與研究端痛點:
首先,透過「5 KeyPoint 條列摘要+語音播放」機制,讓醫師在碎片時間即可掌握要點,試點六個月內日均閱讀量提升 2.3 倍;
其次,以 GRADE 自動分級與偏倚警示,協助快速辨識證據品質,使誤引低質研究的比例下降 35%;
再者,ClinSync 模組將最新文獻與院內治療路徑並排比對,讓指引更新平均提前三個月納入 SOP;
最後,向科研人員開放「主題雷達」,即時顯示相似研究熱度與空缺區,重複提案率因而減少 18%。整體而言,MedSynGen 將閱讀效率、證據可靠性、臨床落地速度與科研資源配置全面升級,打造循證醫學的高速迴路。
2. 可擴展架構
- 水平拓展:高可用 Kubernetes + Knative,峰值時自動橫向擴充 GPU 節點。
- 模型迭代:採 ML-Ops;每季引入新語料重訓並經 IRB 審核。
- 垂直複用:更換 Fine-Tune 詞彙包即可切換到牙科、護理、公共衛生等子領域。
肆、社會影響力與價值 20 %
- 臨床品質提升:首年覆蓋 8 家醫學中心,預估降低藥物重複處方 7%,縮短平均住院日 0.3 天。
- 學術加速:研究人員用主題快照直觀掌握空缺,減少無效重複;跨院聯合計畫啟動時間 ↓ 25 %。
- 醫學教育:學生可以「對話+追溯」方式快速理解統計方法與實驗設計,強化循證思維。
- 健康平權:開源「中文+印尼語」模型權重給新南向友邦,提升邊遠地區循證資源。
伍、跨領域整合與展示能力 20 %
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 透過五方協作打造貫通收錄、運算、教學與治理的全域生態:在醫療端,與醫學中心圖書館及循證醫學室合作,提供試點帳號與 EMR 外掛,讓最新摘要嵌入臨床流程;於出版端,串接 Elsevier 與 NEJM Group API,合法取得原文圖表與補充資料授權,確保生成內容完整且合規;在資訊端,聯手雲端業者與 GPU 供應鏈,採 A100/L40S 彈性租賃模式,隨流量即時擴充算力;在教育端,與醫學院及解剖 VR 業者協作,將即時文獻註解嵌入虛擬教室,強化循證學習;最後於法規倫理端,邀集健保署、院內 IRB 與倫理學者定期審視模型偏誤並執行 GDPR 評估,確保資料與演算法雙重合規,形成從內容到運算、教育到法規的閉環支援網。
展示模式
- 「60 秒即時演示」:輸入罕見病病例,自動產出 PICO 檢索、五點摘要與 GRADE 分級。
- 「可追溯螢光圖」:點擊摘要關鍵句,高亮文獻源段落及圖表。
- 「ClinSync 雙屏」:門診畫面左側為病歷,右側同步顯示相關最新 RCT 重點。
陸、技術架構圖(文字版)
- 前端:Vue3+Tailwind;語音 TTS 插件。
- API 層:FastAPI → Gunicorn;負載均衡 Nginx。
- 檢索層:PubMed、ClinicalTrials.gov、medRxiv 以 ETL 每 24 h 更新;Milvus 向量索引。
- 大模型層:
- 基礎:OpenAI GPT-4o / Llama-3-Med-70B-MoE
- Truth-RAG pipeline:Retriever → Re-Ranker (ColBERT) → Generator → Verifier
- 資料層:PostgreSQL (metadata)+MinIO (PDF、圖表)
- 安全:IAM、SAML2 SSO;資料過期自動刪除;使用者行為審計。
柒、里程碑與衡量指標
推進路線分為四階段:2028 Q1 釋出 Alpha 版,首輪邀請 10 位臨床醫師試用並將滿意度維持在 80% 以上;2028 Q3 完成 500 篇真實世界文獻驗證,Factual Consistency Score 必須 ≥ 0.92,確立內容可信度;進入 2029 Q2 取得 TFDA Class I SaMD 登記並正式在 3 家醫學中心的 EMR 部署外掛,標誌臨床落地;最終於 2030 Q1 完成全球化版本,擴充至 6 種語言、服務 50 萬名使用者,全面推動循證醫學的即時普及。
捌、商業模式與財務試算
HansAIGen ‧ 智譯臨研 以「B2C+B2B+授權」三軌營收:對個別醫師採 Pro 訂閱,每月 350 元即可 3 分鐘取得條列重點並支援語音播放;對醫院圖書館提供 Seat License,單席每月 4,000 元,替代昂貴伺服器與人工檢索;向出版社開放 內容 API 依呼叫量計費,協助其將權威圖表延伸至新教材場域;科研單位則可選 私有自架版,年費 120 萬元並附 IRB 合規工具。按此模型推算十年內:若累積 2 萬名醫師訂戶,年收入約 8.4 億元;再加 100 家醫院、每院 50 席授權,年收入約 24 億元;合計核心產品線可穩定貢獻 32 億元年營收,尚未計入 API 與自架版的額外上行空間,足以支撐長期研發與國際擴張。
玖、風險控管
- 內容幻覺:設「Verifier」+ 醫師 peer-review 機制;任何結論須伴隨來源高亮。
- 版權爭議:與 STM 協會簽框架授權,對 preprint 加醒目「未同儕審查」標籤。
- 資料隱私:僅處理公開摘要;上傳病歷時採同態加密並於 24 h 刪除。
- 模型偏誤:建立「歧視與語言偏誤紅旗清單」,每季度重訓+第三方審計。
拾、結語
「HansAIGen」透過SmartQuery→SemEmbed→Truth-RAG→GradeSynth→ClinSync五級鏈路,把海量醫學證據壓縮為可操作知識,並以可擴展 API 注入臨床工作流。在創新技術、實用場景、社會價值與跨域整合四項評選維度皆提供切實可行的落地藍圖,最終目標是在 2030 年前,讓每位醫療人員都能隨時、隨地、三分鐘讀懂最新臨床證據,推動全球健康照護的質與量同步躍升。